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口腔里面应该有32个牙齿,如果我们把它们左右上下分开,正好4个象限(区域),每个区域8个牙齿。其中每个区域的最后一个是第三磨牙(8号牙),也就是智齿,当然也有的人因为先天缺失、阻生而不会被发现。
正常人的完整牙列,有28(4*7)~32(4*8)个天然牙。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缺失了其中的某一个牙齿,就有可能需要进行「镶牙」,可是镶牙的方案好几种,我们该怎么选呢?
缺牙不补,有可能吗?当然有可能,而且还有好几种!
如果缺失的是智齿,也就是位于口腔最深处的第三磨牙,这个牙齿缺失,完全没有镶牙的必要!原因在于:就算有这个第三磨牙,其实也没什么咀嚼功能——一般来说,有第三磨牙(智齿)缺失的,不需要镶牙。
再比如缺失某些单独的特定牙齿,口腔医生可以通过正畸的治疗方法,把缺失牙齿两侧的牙齿拉拢,从而消除空隙,让牙列「完整」。再加上如果本身病人的牙齿就比较拥挤或者有其他适合做牙齿矫正的指证,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案来修复空隙,达到「缺牙不补」的目标。甚至,我们还可以把余留的智齿作为「有用」的牙齿往前移动,来弥补缺失的牙齿。
有些牙齿缺失,依靠正畸使自身牙齿的移动来修复缺隙,无需镶牙
但是,通过矫正牙齿的方案来修复缺隙,有一定局限性,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通用。而且,除了较贵的费用之外还存在时间成本,往往完成正畸治疗并且把空隙都消除,需要两年、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最后,还可以使用自体牙齿再植技术,在缺失的牙齿拔除后的即刻,把其他位置的智齿(往往是恰好需要拔掉的智齿)完整拔除、 迅速移植到缺牙处,这个牙齿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牢固,发挥余热。
同样的6号牙缺失,条件合适的话,可以使用上面的8号牙(智齿)拔除后即刻再植到缺失的位置,无需镶牙。
当然,这种方案同样有局限性,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适用。
缺什么牙,补(镶)上什么牙,缺一补一、缺二补二……这是我们最想当然的。
最简单的,种植牙技术的普及就让我们可以再绝大多数情况下,达到这个目标。缺哪里,就把这个人造牙根、牙冠「种」在哪里。在最大化保护自身天然牙齿的前提下,把牙列中的缺隙补全。
同样,也可以使用活动假牙,来「一对一」、「N对N」修复缺失的牙齿。
不过这种类型的修复方法有时会用来做相对临时的修复方案,毕竟活动假牙便宜是便宜,但是戴着没那么舒服,还需要每天(甚至每餐饭之后)摘下来清洗维护。
这就是全文开始的时候一个病人对于自己缺牙之后,医生提供的方案之一。这个「三」是怎么回事?
其实,缺了一个牙,如果觉得经济有压力,做不起一两万的种植牙,但是又觉得活动假牙不舒服,也可以选择「固定桥」的方案来做修复。
如果我们把空隙两边的牙齿磨小一圈,将三个牙冠连成一体制作,最后通过两端磨小的天然牙作为「桥墩」,缺牙空隙上方的牙冠就是「桥体」,这样才能让这个空缺位置的假牙牢固地和两侧的天然牙相连。
这就是为什么缺一个牙要「补」三个牙。
自然,细心的大白牙君的朋友们肯定也已经发现——我为了修补缺失的一个牙齿,却多「损伤」了两遍的健康牙齿,是不是太可惜了?
摸着良心讲,大白也觉得可惜,但这种修复方案并不是错的,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最佳的选择。这种方法的优势就在于:时间短、价格相对低、舒适性尚可。
总的来说,缺更多的牙齿,也有类似的上述几种修复方法。只不过情况更为复杂,甚至需要多种方法联合起来使用。
比如长期缺牙的空隙,两侧的牙齿倾斜,没有办法再做种植牙,可以先通过矫正的方法,把两侧倾斜的牙齿「掰」正了,再做种植牙;
又比如全口牙缺失,除了做全口的活动假牙外,还可以利用种植牙的技术,或再增加几个磁铁来增加全口假牙的稳定性,曾经大家看到的「笑掉假牙」的情况就可以避免咯!
活动假牙也可以和种植牙相配合,更加稳固
所以不同的情况,修复的方式非常多,制约因素也很多。上面谈的还都是机体自身的条件,还有更多的,可能涉及到价格因素,毕竟病人有时候不通的经济水平也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所以这个问题不是哪一种「好」的问题,而是哪一种更适合的问题。想要更好的使用体验,那么代价就是本身要有足够的生理条件,附加足够好的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