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作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已经成为了缺失牙的首选修复方式。种植牙的优势之一是结实,但优势如果没有发挥好,反而会成为它的一个缺点和坏处。
一颗牙的缺失,往往不是这一颗牙出了问题,虽然牙齿是一颗颗单独的个体,好像离了谁都能活,但他们是组合在一起实现咬合功能的。这样就产生了上下牙齿的对应关系,邻牙之间的邻接关系,以及前牙和后面大牙的联动关系。
什么样的咬合关系才是比较正常和健康的呢?
这就是一个比较正常、健康的咬合关系,如果这种咬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在应该咬合时咬合不上,在应该分开时牙齿之间出现撞击,就非常容易出现牙齿的过度磨损、磨耗,牙齿松动、位移出现牙列缝隙等问题。
缺牙之后,邻牙和对侧牙都会因此受到影响而出现相应的变化。如果仅仅是将缺的牙按原样种回来,不考虑和纠正咬合关系,或者没有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缺失牙带来的其他问题,就不是一个完善的缺失牙解决方案,很可能会出现错上加错,乱上加乱的局面。
确定好种植体的位置和方向,是种植成功的重要步骤。
比如:我们在将下颌往前伸的时候,四颗前牙会有轻微的接触,当前牙因为拥挤而“里出外进”的时候,上下牙齿的接触关系就会变得很差,可能只有两颗牙在接触,剩下的两颗牙完全得不到这种轻微接触的保护。这样在我们啃咬食物时,牙齿会出现受力不均匀,或者发生撞击。
比如:原本应该直立的大牙发生倾斜,下牙向舌头的方向倾斜,上牙向面颊的方向倾斜,这样上下牙之间的接触面就会变得很小,咀嚼效率随之变低,我们为了能嚼碎食物,就不得不用更大力量来研磨食物,这样对牙齿的磨耗就会加快加重。
被家里小孩子不小心咬过手指的人应该知道,力道很大很疼,成年人的咬合力会更大。如果我们在咬合时,因为咬合问题上下牙之间不断发生撞击,或者过度的磨合,种植牙结实得很,不会受到伤害,而种植牙对侧的自然牙不够健康、稳固、结实,那么自然牙就会因为无法承受这种长期的撞击和过度磨合而出现损伤、甚至松动脱落。
如果上牙承受不住这种煎熬也脱落了,又按照原样种植了一颗牙,两颗极其结实的种牙不断互相撞击,结实的种植牙依旧不会受到伤害,但和种植牙一起承受这股撞击力的牙槽骨、肌肉和关节,可就没好日子过了,一旦出现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里的种植体受到影响,再结实的种植牙也不会稳固长久了。
上颌种植牙与下颌自然牙不停的撞击导致唇侧的牙槽骨吸收,牙龈退缩,于是种植体露出来了。除了以上这些影响,简单粗暴的直接种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适。
比如:原本应该紧密排列的牙齿,会因为拥挤、倾斜等原因,出现容易塞牙的牙缝。
如果们没有解决牙齿的拥挤和牙缝问题,就按原样进行种植修复,种植牙和前后真牙之间的关系很难找平,在之后的生活中,还是会不停的塞牙。在临床中也会经常收到患者这样的反馈:医生,种植牙真的很好用,就是太容易塞牙了。就是由于种植牙与前后牙的邻接关系不对导致的。
所以,种牙不是简单的那里缺牙种哪里,想要治疗效果维持得长久、稳固,我们在解决牙齿缺失问题时,就一定要了解清楚病因,综合考虑全部牙齿的排列、咬合情况,制定完善全面的修复治疗方案。